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

Schwalbe Procore 系統 - 測評

Schwalbe Procore 系統 - 測評




"全面革新"這是 Schwalbe 對 Procore 雙腔系統所下的註解 - 這個胎中胎結構抗蛇咬系統在下坡界引起一陣話題。雙腔系統的設計重點是什麼?要是你沒注意到 18 個月之前發表中的介紹,讓我來簡短說明一下。Schwalbe 的 Procore 系統是由一條較細的內腔系統包覆在一般無內胎系統使用的外胎之內,將其充壓至 80 psi。這個內層的高壓胎功能就是第二道衝擊吸收層,這讓使用者可以使用更低的或是更適當的外胎壓力,而不用擔心會發生蛇咬破胎的狀況發生。根據報導這樣的內層設計可以增加抓地力、在崎嶇路面上減低滾動阻力、保護輪框、防止翻胎發生,這通常是因為無內胎系統胎壓太低,外胎在側向壓力過大的狀況下發生胎緣脫離輪框產生漏氣的現象。

Procore 系統在職業競賽場合中取得成功的此一說法,在下坡圈中遭到質疑。因為在世界盃下坡賽負責實況轉播的 Red Bull 攝影團隊,曾捕捉到一些戲劇化的輪組故障畫面。因此就出現了一些關於高壓內層是造成碳纖輪框炸裂原因的謠言,並也謠傳 Procore 雙腔系統安裝與保養的步驟非常麻煩。 

細節:
• 設定用途:增加抓地力與減少破胎 
• 輪徑:26、27.5、29 吋
• 輪框至少需要 23mm 內框寬
• 外胎最少需要 2.2 吋寬
• 重量:約 440 克 
• 市售價:230 美金 / 195 歐元 (各部零件可分開購買) 

• 請洽: Schwalbe Procore / @schwalbe

為了要一解在世界盃場上看到的,那些也不是很確定到底是不是因為 Procore 雙腔系統造成輪組損毀事故的流言。我們親身組裝實際上路 Procore 雙腔系統,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Schwalbe Procore Kit 組包含了(由左上開始)一對內層內胎、一對內層外胎、一車份無內胎內襯膠帶、導氣閥、Easy Fit 滑胎劑、專用挖胎棒與貼紙。

安裝
安裝步驟其實滿簡單的,甚至有些地方比安裝一般無內胎系統還簡單:
• 首先,先將無內胎內襯膠帶貼在輪框底部,並在氣嘴處開孔。
• 再來將一塊透明塑膠片黏在氣嘴孔上,當成多一重的氣封墊,並且以氣嘴按壓打洞。
• 將藍色的 Procore 內層外胎一側裝入輪框(基本上它就是一個小型的無內胎外胎),確認內層外胎銀色的標線與氣嘴開孔處對齊。
• 把紅色的導氣閥套在氣嘴上,將內層內胎安裝在藍色內層外胎之中。
• 把藍色內層外胎另一側也裝入輪框之中,就像一般外胎安裝一樣。內層外胎與輪框壁之間會有一點點空隙,這是預留給外胎的空間。
• 最後把外胎胎唇塗上 Easy Fit 滑胎劑,將外胎裝入輪框覆蓋在 Procore 雙腔系統上(Schwalbe 專用挖胎棒可以卡在輪框上,確保所有東西當在定位上)。將無內胎的補胎液注入外胎內,然後將外胎全部裝入輪框中。
• 以雙腔氣嘴先把內腔加壓至 60-80 psi,內層外胎就會將外胎推到正確的位置上,你會聽到「啪」一聲。
• 將雙腔氣嘴切換到「外胎」的位置,然後將外胎加壓到 12-20 psi。
• 將雙腔氣嘴鎖緊之後就完成了。
 高壓內襯膠帶可承受 Procore 系統建議的 87 psi。

我第一次裝 Procore 系統,我照著官方短片(有字幕)指示順利安裝。然後又拆下裝到另一組輪組上時,我應該是弄壞了氣嘴與輪框之間的氣封墊。花了好一會才找到漏氣的原因,但是換上新的透明氣封墊後,問題就解決了(Kit 組裡並沒有多餘的氣封墊,我是用無膠式補胎片代替)。後來安裝新外胎時,我沒有用 Easy Fit 滑胎劑,就發生了胎唇無法正確定位的問題。學到了什麼?「照著指示步驟做,就不會出問題。」

那到底些地方比安裝一般無內胎系統還簡單?如果你想換外胎,就把內層內胎跟外胎的氣都洩掉,然後換外胎。如果需要的話,你可以很用力地用挖胎棒挖,內層內胎絕不會被損傷。將 Procore 系統充氣時,它會自動將外胎推到定位,所以沒有外胎定不定位或是漏不漏氣的困擾。

 輪框氣孔上的透明氣封墊能確保氣密性。我發現用無膠式補胎片也能代替。

 紅色的 AirGuide 導氣閥可使加入的空氣進入到內層內胎與外胎之間,不過安裝時必須確認內層胎的銀色標線與它對齊。

耐用度

大家都跟我說用 Procore 雙腔系統不可能會發生蛇咬或是翻胎的狀況,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試著要把它騎到蛇咬或是翻胎。第一次試使用 Procore 內腔 87psi,外腔 5psi。然後踩踏加速衝向高 20 公分的臺階全速大力撞上去。我敢說沒有破胎或是輪框凹陷,甚至沒有輪框金屬撞擊臺階邊角的聲音。然後再試試強力小角度切彎。我對在停車場裡的簡單測試結果感到很驚訝。似乎不可能讓 Procore 系統漏氣。甚至你將外胎的氣全部放掉到一般系統可以用手撥動胎唇的程度 - 還是沒辦法改變外胎的位置,因為它已經被 Procore 系統牢牢頂住。後來實際在正常的林道騎乘中,也沒發生漏氣的狀況。


 記得上路之前把氣嘴鎖緊,如果沒鎖緊,氣是會慢慢漏光的。

問題

我承認發生兩次漏氣,但那是因為我沒有照著指示安裝:有一次輪框鋼絲斷掉,刺穿襯帶與內層內胎,然後氣就漏光了。Procore 說明,因為我沒有如指示使用無內胎內襯膠帶,不然這個結果應該不會發生。又有一次證明了 Schwalbe 說內框寬至少要 23mm 這件事。我試著將 Procore 系統裝在只有 19mm 寬的 Mavic Crossmax 上,我幾乎把不會被弄壞的 Procore 內層內胎給弄壞了。學到什麼:「照著指示安裝。」

在世界盃場上有出現幾次 Procore 內層胎外露的狀況,因此就有謠言說 Procore 系統的內腔壓力過大,經過幾次撞擊後就會使輪組損毀。我問了 Schwalbe 的 Michael Kull 這個問題:

在法國露德站最崎嶇的亂石區後,我們看到 Neko (Mullaly) 的輪子炸了,而就在幾分鐘之後,Andrew (Neethling) 的輪子也壞了。選擇錯誤的走線也是導致輪組損毀的原因之一。在蘇格蘭威廉堡,Harry Heath (Norco Factory Team) 的輪子被撞擊力道損傷,但是還是撐到練習完畢。車隊在起跑點(Harry 的正賽開跑之前)發現外胎是因為輪框損傷造成漏氣。他們馬上再打氣進去,但是又在正賽時完全洩光,後來又在一個大落差之後猛力撞上石頭,因此整個後輪就毀了,但基本上是因為那是個消了氣的輪組。我們當時與 Norco 車隊和他們的輪組贊助商密切聯繫。後來問題都解決了。他們說將來如果不用 Procore 系統,他們就不會上場跑。


Procore 實際上路

在路上使用 Procore 雙腔系統就好像「這是有史以來最棒的登山車產品!」與「嗯,感覺起來還好。」這兩者之間排迴。總的來說,低壓外腔的效果在崎嶇、技術性較高與低速的狀況下最為明顯。在 Chamonix 超難的亂石區裡的表現令人難以置信,滾動效率與對小起伏的反應性超高。我感覺根本就是無敵,能再摧的更快更強,越來越有信心。用低壓爬坡也很棒 - 大大增加抓地力,就像在崎嶇路段煞車一樣。如果是在速度較快較平坦的的公園型路線,那就會需要較高的外腔壓力。用 13psi 去跑,感覺起來不太穩定並且會滑。在公園裡騎,我開始懷疑是不是真的需要 Procore 系統。

如果你是想取得競賽或平時騎乘時的穩定性,那 Procore 可能是你的菜。我搞不太懂為何一些 Schwalbe 的贊助選手,在發生過爆胎的狀況之後,還不選擇 Procore 系統。跟許多車隊聊過之後發現,原因是出在重量上面。但是無論如何怎樣都比騎著洩了氣的輪子還要快吧。好吧,或許沒什麼東西可以讓 Aaron Gwin 慢下來,但是 Josh Carlson 在 EWS 惠斯勒站最後一個分段爆胎之前,看起來他就是會拿到冠軍。我曾在法國 EWS 分站使用 Procore 系統,前輪就在下坡路段前被劃破,外腔的氣全部消光,但是 Procore 系統還是將外胎頂住,所以我還是騎到終點,那還是我那個週末第二快的分段。

那重量呢?輪子的外緣加上 200 公克的重量,在一整天踩踏之後,加速時你就會感覺到差異。但是回過頭來再想想增加轉動慣性帶來穩定性與增加穿越力的好處。我個人比較偏好較重的輪組,因為我比較偏好下坡騎乘。增加的輪框保護性與抗穿刺性讓我可以使用較輕的輪組與外胎。也就是說,我比較偏好低壓與較重、較低回彈性的外胎選擇,因為這樣的組合在崎嶇路面上的表現比較能預測。後來我找到前輪外腔 18psi 與後輪外腔 22 psi加上內腔 70psi 是適合各種地形的最佳設定。


優點:
• 增加抗破胎性能
• 較高抓地力與崎嶇地形上的滾動力
• 增加輪框保護性


缺點:
• 價格高
• 增加滾動重量
• 多一項變數


Pinkbike 結語:
bigquotesProcore 雙腔系統提供的防護性讓使用者對外胎/輪框的組合有了更多的選擇,並且使用適當的外腔壓力卻不需擔心破胎的問題。如果你想要有更高的穩定性與抓地力,並且不介意增加的重量與價格,那就太適合了。你會發現在乾燥的公園路線上跑了幾趟,降一半胎壓就可以去技術型路線跑,而你的同伴此時正苦惱抓地力不足的問題。 - Paul Aston


來源來自:http://www.pinkbike.com/news/schwalbe-procore-china-review-2015.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